昆明松华坝水源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及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
| |
引用本文: | 朱晓婷,王克勤,陈敏全,赵吉霞,华锦欣. 昆明松华坝水源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及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影响[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6, 0(2): 26-30. DOI: 10.3969/j.issn.1000-5382.2016.02.007 |
| |
作者姓名: | 朱晓婷 王克勤 陈敏全 赵吉霞 华锦欣 |
| |
作者单位: | 西南林业大学,昆明,650224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60037),云南省“十二五”优势特色重点学科——生态学建设项目(41500665) |
| |
摘 要: | 以松华坝水源区3种主要的土地利用方式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0~20 cm的土壤有机碳和碳储量、活性有机碳组分(水溶性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颗粒有机碳)质量分数及其月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差异显著(p0.05),灌木林地的有机碳质量分数为(17.21±0.04)~(22.00±0.15)g·kg~(-1),坡耕地的有机碳质量分数为(12.26±0.03)~(14.84±0.36)g·kg~(-1),荒地的有机碳质量分数为(6.13±0.04)~(7.54±0.25)g·kg~(-1)。灌木林地的土壤有机碳明显高于其他样地,荒地的质量分数最低,土壤碳储量、水溶性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颗粒有机碳的质量分数变化也呈现同样的规律。(2)灌木林地和坡耕地各项指标质量分数的月动态变化显著(p0.05),而荒地的则表现的较为平缓(p0.05)。(3)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与活性有机碳组分之间及活性有机碳组分两两之间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
|
关 键 词: | 土壤有机碳 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 土地利用方式 松华坝水源区 |
Effects of Three Different Land Use Types on Soil Organic Carbon and Active Organic Carbon Fractions in Water Source Area of Songhuaba,Kunming |
| |
Abstract: | |
| |
Keywords: | Soil carbon Activated carbon fractions Land use types Water source area of Songhuaba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