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不同氮肥运筹模式对北方粳型超级稻产量形成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引用本文:史鸿儒,张文忠,陈佳,王百灵,黄丽丽,韩康顺,高岐,肖丽荣.不同氮肥运筹模式对北方粳型超级稻产量形成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中国稻米,2008,14(4):54-57.
作者姓名:史鸿儒  张文忠  陈佳  王百灵  黄丽丽  韩康顺  高岐  肖丽荣
作者单位:[1]沈阳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农业部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辽宁省北方粳稻育种重点实验室,辽宁沈阳110161;[2]沈阳市农业检测中心,辽宁沈阳110043;[3]辽宁开原市农科所,辽宁开原112300
摘    要:以北方粳型超级稻沈农265为试材,对不同氮肥运筹模式的产量形成及氮素利用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低氮水平下(12.5kg/667m^2),穗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最大,为正相关显著水平,穗粒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为正相关但不显著;在高氮水平下(14.5kg/667m^2),穗数、穗粒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正相关显著水平,但与低氮水平相比,穗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绝对值有所下降。相同施氮水平条件下,按不同生育时期施用氮肥的“三段五次”、“稳前、攻中、优后”模式产量均显著高于前期集中施用的“一头轰”和“长效一次性”。深入分析表明,“三段五次”施氮模式充分发挥了沈农265的穗数优势,特别是在低氮水平下产量优势更为明显;“稳前、攻中、优后”施氮模式则具有高穗内因素(穗粒数、千粒重、结实率)优势,穗粒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明显提高。此外,这两种施氮模式在施氮总量为14.5kg/667m^2时均实现了超高产量(〉11thm^2)。从氮肥利用率上看,“稳前、攻中、优后”施氮模式的吸氮量、氮肥表观利用率较高,但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生理利用率和施氮物质生产力(施氮颖花生产力、施氮物质生产力、施氮表观生产力)低于“三段五次”施氮模式。“一头轰”和“长效一次性”施氮模式由于施氮时期过于集中,氮素流失严重,氮素供需矛盾突出,尽管技术轻简,但由于不利于水稻产量的提高,因而不适于高产品种的集约强化栽培。

关 键 词:粳型超级稻  氮肥运筹模式  产量  氮肥利用率  

Effects of Nitrogen Application Regimes on Yield; and Nitrogen Use Effciency for Super Japonica Rice in North China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稻米》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稻米》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