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斑川鲽MHCⅡ恒定链Ii基因的克隆和表达特性 |
| |
作者姓名: | 郑风荣 郭湘云 刘洪展 李青 王波 |
| |
作者单位: | 1.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61;2.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61;大连海洋大学,辽宁大连116023;3. 山东大学海洋学院,山东威海,264209;4.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61;山东大学海洋学院,山东威海264209 |
| |
基金项目: | 项目名1-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863项目):星斑川鲽繁育技术研究2012AA10413,项目名2-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405010, 黄渤海重要经济生物产卵场修复与重建技术集成与示范 |
| |
摘 要: | 为了研究星斑川鲽MHCⅡ类分子的作用及调控机制,实验通过SMART-RACE技术克隆得到了星斑川鲽MHCⅡ恒定链(MHCⅡIi)的全长cDNA序列,其长度为1766 bp,包含135 bp的5′非编码区、837 bp的开放阅读框和794 bp的3′非编码区。该基因共编码279个氨基酸。理论分子量为30.848 ku,等电点为6.89。与已知物种MHCⅡIi进行同源性比对,结果与狼鲈、紫红笛鲷和鳜关系较近,同源性均为79%。利用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技术检测了MHCⅡIi在星斑川鲽不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爱德华氏菌感染前后对该基因在不同组织中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在脾脏、头肾、肝脏、后肠、性腺、心脏、血液、鳃和肌肉组织中,MHCⅡIi mRNA均有表达,但在表达量上有明显差异,脾脏和头肾组织相对表达水平较高,鳃、血液、肌肉、心脏和性腺中的表达水平较低。病原感染后,免疫相关组织脾脏和头肾的表达水平升高最明显,肝脏和后肠的表达水平也略有升高,但变化不明显。本研究可为星斑川鲽MHCⅡ类分子的作用机理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海水养殖鱼类的抗病遗传育种工作提供研究基础。
|
关 键 词: | 星斑川鲽 MHC Ⅱ Ii cDNA克隆 序列分析 表达特性 |
收稿时间: | 2015-05-29 |
修稿时间: | 2015-10-09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水产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水产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