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西汉-元初什刹海沉积物植物硅酸体与环境研究——以小石碑胡同工地西壁南剖面为例
引用本文:马悦婷,张鹏飞,岳升阳,齐乌云.西汉-元初什刹海沉积物植物硅酸体与环境研究——以小石碑胡同工地西壁南剖面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6(7):126-132.
作者姓名:马悦婷  张鹏飞  岳升阳  齐乌云
作者单位:1. 首都博物馆,北京,100045;2. 北京市颐和园管理处,北京,100091;3.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北京,100871;4.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10071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1132),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22024),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2013BAK08B02)资助.
摘    要:通过对什刹海北岸植硅体进行分类,并运用植硅体示暖指数分析、对应分析的方法,恢复了北京什刹海地区从西汉-元初的古气候与古环境变化,西汉至元初什刹海气候可以分为两个阶段。I期:西汉晚期-唐早期(1980a.B.P-1295a.B.P)总体为冷期,其中西汉晚期-东汉早中期(1980a.B.P-1820a.B.P)、东晋早期-唐早期(1680a.B.P-1295a.B.P)为凉温气候,东汉晚期-东晋早期1820a.B.P-1680a.B.P为剖面最寒冷时期。II期:唐早期-元初(1295a.B.P-580a.B.P)为暖期,气温整体较温暖,内部有小的波动。剖面中芦苇扇型植硅体、硅藻和海绵骨针的出现印证了什刹海低湿地的微环境。另外,什刹海剖面发现的水稻扇型植硅体,为单一依靠历史文献研究历史地理问题提供了新的实证。

关 键 词:什刹海  环境变迁  植物硅酸体

Phytolith and its paleoenviromental significance in Shichahai area from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to the Yuan Dynasty——A case of the southern section at the western side of buiding site in Xiaoshibei Hutong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