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2000-2010年黄河源区植被覆盖率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引用本文:马天啸,宋现锋,赵昕,李润奎. 2000-2010年黄河源区植被覆盖率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J]. 干旱区研究, 2016, 0(6): 1217-1225. DOI: 10.13866/j.azr.2016.06.11
作者姓名:马天啸  宋现锋  赵昕  李润奎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100049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KZZD-EW-1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01038),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2013CB733402),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39-004)
摘    要:黄河源区是对环境变化敏感的重要冻土区,监测黄河源区内植被的动态变化,并分析其对相关环境影响因子的响应机制,对了解该区近年来冻土及水资源变化机理有着重要意义.基于2000-2010年的MOD44B植被盖度(Vegetation Continuous Field-MOD44B)产品对黄河源区内植被覆盖率的变化进行分段线性回归及趋势转折分析,从时间和空间角度揭示植被覆盖率的变化特征,探讨降水、坡度、高程等因素对植被覆盖率变化的影响,并选择主要影响因素建立模型对黄河源区内的植被覆盖率进行预测.结果表明:2000-2010年黄河源区内植被覆盖率呈现较强的纬度地带性,并在年际间表现出波动上升趋势;植被改善区域主要分布在扎陵湖和鄂陵湖以南地区,退化区域则主要分布在两湖以北,空间上存在明显的分界线;研究时间段的气温和降水均呈波动上升趋势,线性增长率分别为0.09℃·a-1和8.9 mm·a-1,整个区域内植被变化对于气温更加敏感.与植被改善区相比,植被退化区平均坡度和海拔更低,表明人类活动可能对植被退化产生了影响.

关 键 词:植被覆盖率  时空变化  趋势分析  影响因素  黄河源区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of Vegetation Coverage and Its Affecting Factors in the Headwaters of the Yellow River during the Period of 2000-2010
Abstract:
Keywords:vegetation coverage  spatiotemporal change  trend analysis  affecting factor  headwaters of the Yellow River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