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267份青藏高原青稞种质材料的表型多样性分析
引用本文:夏腾飞,王 蕾,徐金青,王寒冬,张怀刚,刘登才,沈裕虎,昌 西.267份青藏高原青稞种质材料的表型多样性分析[J].西北农业学报,2018,27(2):182-193.
作者姓名:夏腾飞  王 蕾  徐金青  王寒冬  张怀刚  刘登才  沈裕虎  昌 西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高原适应与进化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省作物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西藏农牧学院;
基金项目:青海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2015-ZJ-702);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联合学者项目;西藏自治区西部提升计划(XBTSZWXK-01);青海省重点研发和转化计划(2016-NK-131)。
摘    要:为了解青藏高原地区青稞种质材料的表型变异和遗传多样性,为育种亲本选配提供参考,对267份青稞种质的10个质量性状和9个数量性状,采用模糊数学的方法进行数量遗传和群体遗传学分析。结果表明:10个质量性状的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变幅为0.03~1.41,平均值为0.54,粒色和穗密度多样性较为丰富;9个数量性状在品种间的遗传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变异系数为2.84%~42.22%,多样性指数变幅为1.84~2.09,平均值为2.03,表型多样性十分丰富。9个数量性状的相关性分析显示,大多数性状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或负相关关系。经主成分分析将相关变量转化为穗粒数因子、粒质量因子、分蘖和穗长因子、株高因子和籽粒体积质量因子等5个特征根,代表全部9个考察性状的89.05%的表型变异;聚类分析可将供试材料划分为4个类群,第Ⅰ类群多为青稞育成品系,主要为矮秆、高分蘖和密穗型材料。第Ⅱ类群主要是青稞地方品种,主要为中高秆、多分蘖和小穗型材料,其产量较低。第Ⅲ类群主要为高秆、分蘖力适中,中穗大粒型材料,产量适中。第Ⅳ类群主要为中高秆、低分蘖、大穗多粒型品种,产量较高。研究认为青藏高原青稞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尤其是地方品种可作为宝贵的遗传资源在今后的育种工作中加以利用。

关 键 词:青稞  表型性状  多样性指数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The Genotypic Diversity Analysis of 267 Six-rowed Hulless Barley Accessions from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XIA Tengfei,WANG Lei,XU Jinqing,WANG Handong,ZHANG Huaigang,LIU Dengcai,SHEN Yuhu and CHANGXI.The Genotypic Diversity Analysis of 267 Six-rowed Hulless Barley Accessions from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J].Acta Agriculturae Boreali-occidentalis Sinica,2018,27(2):182-193.
Authors:XIA Tengfei  WANG Lei  XU Jinqing  WANG Handong  ZHANG Huaigang  LIU Dengcai  SHEN Yuhu and CHANGXI
Abstract:
Keywords:Six-rowed hulless barley  Phenotype trait  Shannon-weaver index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Cluster  analysis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西北农业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西北农业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