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口南沙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
| |
作者姓名: | 徐姗楠 杨玉滔 粟丽 龚玉艳 陈作志 |
| |
作者单位: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广东省渔业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300 |
| |
基金项目: |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珠江科技新星专项(2014J2200020),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5A030313785) |
| |
摘 要: | 基于2015年4月(丰水期)和2015年11月(枯水期)珠江口南沙海域的调查资料,分析该海域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优势度、细胞丰度及多样性。共鉴定出浮游植物5门44属76种,硅藻为最主要优势种群。丰水期优势种有2种,分别为新月筒柱藻(Cylindrotheca closterium)和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枯水期优势种有3种,分别为萎软海链藻(Thalassiosira mala)、中肋骨条藻和有棘圆筛藻(Coscinodiscus spinosus)。丰水期和枯水期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分别为651.91×104个·L-1和129.21×104个·L-1,2个时期细胞丰度分布都表现为近岸向离岸递增的趋势。调查海区的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的平均值在丰水期分别为1.64和0.40,而在枯水期分别为1.58和0.41,多样性总体处于较低水平。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丰水期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为盐度、温度、总氮和p H,枯水期为温度、透明度、磷酸盐和盐度。
|
关 键 词: |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细胞丰度 珠江口南沙海域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