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加工方式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养分消化及胴体性状的影响 |
| |
作者姓名: | 李永萍 宁志军 郭 伟 陶艳华 郭晶晶 靳小惠 |
| |
作者单位: | 李永萍1,宁志军2,郭 伟3,陶艳华4,郭晶晶2*,靳小惠5(1.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动物卫生检疫服务中心,河南漯河 462000,2.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漯河 462000,3.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动物检疫检验中心,河南漯河 462000,4.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漯河 462000,5.河南省漯河市动物检疫站,河南漯河 462000) |
| |
摘 要: | 文章旨在评估饲料加工方式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养分消化及胴体性状的影响。试验将896头13周龄平均体重为42.77 kg的商品肥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28头。试验采用2×2因子设计,即2种饲料形式(粉料和颗粒料)及原料粉碎粒度(500和1000 μm),整个试验为期8周。结果:粉料组育肥猪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较颗粒料显著提高3.77%和3.68%(P<0.05),同时500 μm粒度组育肥猪日增重较1000 μm显著提高5.48%(P<0.05),但料重比显著降低6.29%(P<0.05)。饲料形式和粉碎粒度对育肥猪平均日增重、采食量和料重比的影响均无显著交互效应(P>0.05)。颗粒料组育肥猪粗脂肪表观消化率较粉料组显著提高3.18%(P<0.05),但粉碎粒度及饲料形式和粉碎粒度的交互作用对粗脂肪表观消化率的影响均无显著差异(P>0.05)。饲料形式和粉碎粒度及其交互作用对育肥猪干物质、粗蛋白质、氮排泄和氮沉积的影响均无显著差异(P>0.05)。饲料颗粒形式和粉碎粒度及其交互效应对育肥猪屠宰率、背膘厚度、胃肠道、腿肌和腰肌的影响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饲料颗粒形式及原料粉碎粒度对育肥猪胴体性状无负面影响,但采用颗粒料饲喂育肥猪可提高饲料效率及粗脂肪表观消化率,原料粉碎粒度为500 μm时可提高日增重和饲料效率。[关键词]加工方式|育肥猪|生长性能|养分消化|胴体性状
|
关 键 词: | 加工方式 育肥猪 生长性能 养分消化 胴体性状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饲料》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饲料》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