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黔东南典型林分碳储量及其分布
引用本文:王伊琨,赵云,马智杰,戴群莉,廖雪菲,吕志远,王高敏,查同刚.黔东南典型林分碳储量及其分布[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4,36(5):54-61.
作者姓名:王伊琨  赵云  马智杰  戴群莉  廖雪菲  吕志远  王高敏  查同刚
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贵州省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发展局;江西省南昌市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项目: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基金
摘    要:选取贵州黔东南地区3 种典型林分为研究对象,通过外业调查和室内测定,研究常绿阔叶次生林、马尾松和 柏木人工林的碳储量差异及在乔木层、林下层和土壤层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常绿阔叶次生林、马尾松和柏木 人工林乔木层碳储量分别为42.31、30.82 和8.34 Mg/ hm2 ,林下层碳储量表现为常绿阔叶次生林显著大于柏木人 工林和马尾松人工林,常绿阔叶次生林土壤层有机碳密度为112.60 Mg/ hm2 ,分别是马尾松和柏木人工林的1.8 和 4.8 倍。2)林分碳储量分布均表现为土壤层(0 ~30 cm) 乔木层 林下层,土壤碳储量占林分总碳储量的66% 以 上,乔木层碳储量占林分碳储量的26%以上。3)较少受到干扰的植被常绿阔叶次生林碳储量为155.87 Mg/ hm2 , 显著高于马尾松和柏木人工林,表明研究区植被恢复有较高的固碳潜力。研究区植被恢复应以马尾松人工林为 主,适当辅以乡土常绿阔叶树种,将有利于当地森林碳汇效益的增加。 

关 键 词:碳储量  生物量  含碳率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北京林业大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北京林业大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