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西南玉米杂种优势群及其杂优模式研究与应用的回顾 |
| |
作者姓名: | 潘光堂 杨克诚 李晚忱 黄玉碧 高世斌 兰海 李芦江 曹墨菊 唐祈林 付凤玲 周树峰 吴元奇 卢艳丽 林海建 沈亚欧 荣廷昭 |
| |
作者单位: | 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 成都 温江 611130,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 成都 温江 611130,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 成都 温江 611130,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 成都 温江 611130,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 成都 温江 611130,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 成都 温江 611130,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 成都 温江 611130,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 成都 温江 611130,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 成都 温江 611130,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 成都 温江 611130,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 成都 温江 611130,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 成都 温江 611130,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 成都 温江 611130,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 成都 温江 611130,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 成都 温江 611130,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 成都 温江 611130 |
| |
基金项目: | 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项目(CARS-02-09)、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D0100100)、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6NYZ029) |
| |
摘 要: | 四川农业大学于上世纪80年代,提出直接从热带种质选育自交系与温带种质自交系杂交,将温、热带种质的优点结合到杂交一代的西南玉米育种新思路,从Suwan-1群体中成功选育了自交系S37(苏37),构建了"温带种质自交系×热带种质自交系"的杂优模式。在此基础上,不断总结西南玉米育种的成功经验,经过研究和发展,又提出将西南玉米育种用种质划分为Reid(瑞德)、Non-Reid(非瑞德)和Tropical(热带)3个类群,其两两组配,可构成"Reid×Non-Reid(浅丘、河谷组配模式)、Reid×Tropical和Non-Reid×Tropical(深丘、山区组配模式)"三角形杂优组配模式。本文系统回顾了我国西南玉米育种中热带种质利用、杂种优势群划分及杂优模式研究与应用的发展历程,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
关 键 词: | 玉米 西南玉米区 杂优类群 杂优模式 |
收稿时间: | 2019-08-09 |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玉米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玉米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