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渤海湾天津近岸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次级生产力的初步研究
引用本文:张萍,缴建华,孙万胜,李彤,叶红梅.渤海湾天津近岸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次级生产力的初步研究[J].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16(3):324-330.
作者姓名:张萍  缴建华  孙万胜  李彤  叶红梅
作者单位:1. 农业部渔业环境及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天津),天津,300221;2. 天津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天津,300221
基金项目:国家海洋局2011年中央分成海域使用金支出项目(环保类)(HYSYJ(HB)2011-DST-2)
摘    要:为了解渤海湾天津近岸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现状,于2014年5月和8月分两个航次对该海域14个站位大型底栖动物栖息密度、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进行调查,同时用Brey(1990年)经验公式计算年次级生产力(P)以及年次级生产力与年生物量(B)的比值(P/B)。结果表明:渤海湾天津近岸海域大型底栖动物隶属7门9纲29种,包括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多毛类、棘皮动物和其他底栖动物;年平均栖息密度为56.07 ind./m~2,年平均生物量(湿质量)为52.98 g/m~2,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平均为1.64,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平均为0.59,Pielou均匀度指数平均为0.88,年平均生物量为9.54 g/m~2(去灰分干质量),年平均次级生产力为6.12 g/(m~2·a)(去灰分干质量),P/B值平均为0.70 a~(-1)。研究表明:本调查海域的次级生产力与整个渤海湾相近,高于南黄海和东海,低于海坛海峡和胶州湾;P/B值较其他海域偏低,说明渤海湾近岸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中,生活史短、代谢快的小型种类所占比例低于其他海区;整个渤海湾天津近岸海域(63 km~2)大型底栖动物年次级生产力约为386 t(去灰分干质量),或是2144 t(鲜质量)。

关 键 词:渤海湾天津近岸海域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次级生产力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secondary production of macrobenthos in Tianjin coastal seawaters in Bohai Bay
Abstract:
Keywords:Tianjin coastal seawaters of Bohai Bay  macrobentho  community structure  secondary production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