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农抗旱宝”在青海省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效果研究——以湟水河乐都为例 |
| |
作者姓名: | 邢永军 王霞玲 郭凯先 |
| |
作者单位: | 青海省水利技术评审中心,西宁,810001;青海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宁810001;青海省流域水循环与生态重点实验室,西宁810001;青海省水资源高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西宁810001 |
| |
基金项目: | 新型保水剂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高效设施农业水肥一体化精准灌溉机理研究 |
| |
摘 要: | 为研究耕农抗旱宝在青海省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效果,以小麦、油菜和马铃薯为供试材料,分别设置耕农抗旱宝施用量22.5 kg/hm~2(A1)、耕农抗旱宝施用量30kg/hm~2(A2)和不施用耕农抗旱宝(CK)共3个处理,在青海省湟水河乐都—海东农业生态试验站开展田间试验。对比研究了其对土壤容重、耕作层土壤含水率、不同生育期形态特征、产量等的影响。研究表明:耕农抗旱宝对土壤容重、水分、作物生长特性、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有一定有利影响:可降低土壤容重,改善土壤孔隙结构;能提高土壤保水、储水能力;最佳保水能力下的施用量因作物不同而不同;小麦、马铃薯株高(株幅)在22.5 kg/hm~2时最高,油菜株高在30 kg/hm~2时最高,径粗在不施用耕农抗旱宝时最大;小麦和油菜产量在30 kg/hm~2时最高,分别为7 761.08、3 763.88 kg/hm~2,较对照组增产分别为20.6%、11.4%;马铃薯产量在22.5 kg/hm~2时最高,为52 859.78 kg/hm~2,较对照组增产9.3%,综合考虑,适量的耕农抗旱宝可在青海农业中推广应用。
|
关 键 词: | “耕农抗旱宝” 容重 土壤水分 生长特性 产量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