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烹饪方式对中华绒螯蟹中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及重金属分布的影响
作者姓名:曹欢  潘迎捷  赵勇  刘海泉
作者单位: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农业农村部水产品贮藏保鲜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上海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671779);;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农业领域项目(22010502300);
摘    要: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研究烹饪方式对中华绒螯蟹(Eriochier sinensis)可食部位中常量元素[钠(Na)、钾(K)、镁(Mg)]、微量元素[锰(Mn)、铁(Fe)、铜(Cu)]以及重金属[铬(Cr)、镉(Cd)、汞(Hg)]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烹饪前,中华绒螯蟹可食部位中元素分布:K>Na>Mg>Fe>Cu>Mn>Hg>Cr>Cd;相比于未加工的可食部位中元素含量,烹饪后K含量降低,Na和Mg元素含量整体增加,其他元素含量因烹饪方式、部位、性别的不同变化不一,不同烹饪方式对同一部位、同一元素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分布规律不变(所有样品均是干质量)。基于3种重金属含量的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烹饪前后THQ值均小于1,对人体健康不构成显著风险。研究表明:烹饪方式对中华绒螯蟹不同组织中元素含量变化具有影响,但不会提高重金属对人体健康的风险。本研究以期弥补以食品原材料为研究对象进行中华绒螯蟹中重金属风险危害评估的不足,为中华绒螯蟹的精准膳食风险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撑。

关 键 词:中华绒螯蟹  烹饪方式  元素  重金属
收稿时间:2022-03-23
修稿时间:2022-05-14
点击此处可从《上海海洋大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上海海洋大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