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近海渔业资源研究历程及展望 |
| |
作者姓名: | 金显仕 田洪林 单秀娟 |
| |
作者单位: |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海水养殖生物育种与可持续产出全国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 266071;崂山实验室海洋渔业科学与食物产出过程功能实验室,山东青岛 266237;山东长岛近海渔业资源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山东烟台 265800;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海水养殖生物育种与可持续产出全国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 266071 |
| |
基金项目: | 崂山实验室科技创新项目 (LSKJ202203803);中国工程院战略研究与咨询项目(2023-XBZD-0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2176151);山东省泰山学者专项;黄渤海渔业资源与生态创新团队 (2020TD01) |
| |
摘 要: | 近海是众多渔业生物的产卵场、育幼场和索饵场,也是优良渔场,支撑着我国海洋渔业资源的世代发生量和"海上粮仓"的可持续产出.近海渔业贡献了 80%~90%海洋捕捞产量,在保障水产品供给、增加渔民收入、促进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以近海渔业资源为切入点,我国科研人员围绕"海洋渔业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利用"的关键科技问题,系统开展了一系列渔业资源调查与评估、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工作,取得了多项创新性成果,支撑了我国海洋渔业资源合理利用、科学养护与管理.渔业资源研究重点与渔业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和渔业发展休戚相关,本文结合不同时期国家渔业发展战略,系统回顾了 1950 年代以来我国近海渔业资源研究 4 个发展阶段(起步—发展阶段、快速发展阶段、综合研究阶段和新发展阶段)的特点、研究重点、调查装备及平台建设情况等;梳理了我国在近海渔业资源数量变动与渔场探查、渔业资源高效开发利用、渔业资源调查评估技术研发、科学规范的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体系形成和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等研究进展和代表性成果,及其对我国近海渔业发展、管理与资源养护政策调整的支撑作用;明确了未来渔业资源研究要注重多学科研究和综合性调查,深入解析渔业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机制和机理,结合经济、社会等因素研发新的渔业资源利用与管理模式,实现"开发中保护,保护中开发",支撑资源养护型近海捕捞业实施和渔业高质量发展.
|
关 键 词: | 渔业资源 资源养护 调查与评估 近海 |
收稿时间: | 2023-08-29 |
修稿时间: | 2023-10-20 |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水产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水产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