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施氮量对农田土壤有机氮组分及酶活性的影响
作者姓名:焦亚鹏  齐鹏  王晓娇  武均  姚一铭  蔡立群  张仁陟
作者单位:1 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兰州 730070;2 甘肃农业大学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70;3 甘肃省节水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兰州730070;4 甘肃农业大学管理学院,兰州 730070
基金项目:甘肃农业大学学科建设基金(GAU-XKJS-2018-205);甘肃农业大学盛彤笙基金(GSAU-STS-1706);青年研究生导师扶持基金(GAU-QNDS-2017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57159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61049)
摘    要:【目的】探讨不同施氮量条件下土壤氮素转化酶活性和有机氮组分含量的变化规律,并分析氮素转化酶活性与各有机氮组分之间的关系,为陇中黄土高原旱作农业区合理制定施肥量和施肥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设置在陇中黄土高原定西市李家堡镇麻子川村的不同施氮量(0(CK)、52.5(N1)、105(N2)、157.5(N3)、210(N4)kg N·hm-2)春小麦长期定位试验,收获后使用Bremner法测定0—40 cm土层中有机氮组分含量,以及4种氮素转化相关酶的活性。【结果】土壤有机氮组分分配比例顺序为氨基酸态氮>酸解铵态氮>酸解未知态氮>氨基糖态氮,同一土层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土壤有机碳、全氮、酸解总氮、氨基酸态氮、酸解铵态氮和脲酶活性、蛋白酶活性均呈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除全氮外其余都在N2处理时最大,全氮含量在N3处理时达到最大;同一处理不同土层间均随土层加深而降低。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全氮含量和蛋白酶活性是影响陇中黄土高原农田有机氮组分分布与转化的关键因子;碳氮比与所有有机氮组分均呈负相关,蛋白酶、有机碳和脲酶与氨基酸态氮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综合而言...

关 键 词:施氮量  春小麦  有机氮组分  酶活性  冗余分析  黄土高原
收稿时间:2019-09-01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业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业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