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基于退耕还草的村域农牧结构优化生产模式——以甘肃省镇原县北庄村为例
引用本文:王鹤龄,王润元,刘春芳,牛俊义,黄文德.基于退耕还草的村域农牧结构优化生产模式——以甘肃省镇原县北庄村为例[J].草业科学,2008,25(4):70-75.
作者姓名:王鹤龄  王润元  刘春芳  牛俊义  黄文德
作者单位: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重点开放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20;甘肃省国土资源规划研究院,甘肃,兰州,730000;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基金项目:科技部社会公益研究项目,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科研启动经费,甘肃省气象局资助项目
摘    要:以退耕还草工程示范区甘肃省镇原县北庄村为例,调查了其农业生产状况,应用线性规划模型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结构进行规划调整,提出了适合该地区的优化生产模式.优化后小麦Triticum aestirum、玉米Zea mays、谷子、糜子、大豆Glycine max和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的种植面积分别减少4.31%、36.75%、71.67%、92.65%、75.32%和67.03%;苜蓿Medicago sativa的种植面积增加了197.34%;牛、羊、猪和鸡的养殖数量分别增加53.36%、49.73%、104.87%和19.64%.优化后全村年纯收入可达209 856万元,比优化前2005年(124 628万元)增长了68.38%.优化后形成了种植业和畜禽养殖业协调发展,具有较高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农牧结合型生态农业生产模式.

关 键 词:退耕还草  农业生态系统  优化模式
文章编号:1001-0629(2008)04-0070-06
修稿时间:2007年11月7日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