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鲆在保藏过程中影响ATP关联化合物降解的因素 |
| |
作者姓名: | 吴依蒙 陈舜胜 今野久仁彦 |
| |
作者单位: | 1. 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上海201306;日本北海道大学水产学部,日本北海道函馆041-8611;2. 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上海,201306;3. 日本北海道大学水产学部,日本北海道函馆041-8611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471685) |
| |
摘 要: | 为了深入了解牙鲆体内ATP关联化合物的变化,尤其是肌苷酸(IMP)降解这一限速步骤,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efficiency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不同保藏条件下牙鲆体内ATP关联化合物和K值变化,并探讨了影响其变化的因素。结果显示,0°C保藏条件下牙鲆体内ATP在1 d内迅速降解,产生IMP作为初期的主要积累物质,蓄积一段时间(10 d)后迅速降解为次黄嘌呤(Hx),IMP的降解过程呈现二相性;鱼肉制成鱼糜形态保藏,ATP 0 d时几乎降解完全,但IMP的降解过程仍旧呈现二相性;加入抗菌素的鱼肉中微生物的生长得到有效抑制,此时IMP降解缓慢并且呈线性下降,原本的蓄积过程消失,K值的增长速率也随之减慢;加入Tritonx-100破坏细胞膜结构发现,牙鲆体内IMP的降解速率加快,同时K值的增长速率也随之加快。结果表明,牙鲆的保藏形态影响ATP的降解速率,但几乎不影响其他关联产物的降解变化;保藏后期外源微生物产生的酶与内源酶的叠加作用是导致保藏后期IMP加速降解、从而呈现二相性的原因,微生物是影响ATP关联化合物降解的关键因素;表面活性剂通过改变细胞膜结构也能够影响IMP的降解过程。
|
关 键 词: | 牙鲆 ATP关联化合物 外源IMP降解酶 K值 |
收稿时间: | 2016-02-29 |
修稿时间: | 2016-05-03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水产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水产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