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引起坛紫菜绿斑病病原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
| |
作者姓名: | 韩晓娟 茅云翔 李杰 李贵阳 李晨 刘莉 莫照兰 |
| |
作者单位: |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遗传与育种实验室, 山东青岛 266003,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遗传与育种实验室, 山东青岛 266003,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农业部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 山东青岛 266071;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 海洋渔业科学与食物产生过程功能实验室, 山东青岛 266237,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农业部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 山东青岛 266071;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 海洋渔业科学与食物产生过程功能实验室, 山东青岛 266237,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农业部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 山东青岛 266071;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 海洋渔业科学与食物产生过程功能实验室, 山东青岛 266237,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农业部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 山东青岛 266071;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 海洋渔业科学与食物产生过程功能实验室, 山东青岛 266237,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农业部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 山东青岛 266071;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 海洋渔业科学与食物产生过程功能实验室, 山东青岛 266237 |
| |
基金项目: | 国家"八六三"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12AA10A406,2012AA10A401,2012AA10081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372517);山东省自主创新计划(2013CXC80202) |
| |
摘 要: | 为了明确引起坛紫菜绿斑病的病原,对2012年发生在福建省莆田养殖海区坛紫菜叶状体绿斑病开展了病原的分离鉴定和致病性研究。利用2216E海水培养基平板,从患病藻体分离得到一株优势细菌X5;在实验室条件下将X5进行回接感染实验,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坛紫菜叶状体发生组织病理变化,出现绿斑病症状:感染初期出现黄绿色小斑点,病斑逐渐扩大出现空洞,最后导致紫菜叶片流失;用浓度为104~108 cfu/mL的X5感染坛紫菜时,在7 d内引起紫菜出现10%~100%病斑面积,这些结果表明X5为坛紫菜绿斑病的病原。利用生理生化和多基因序列分析方法对X5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该菌为革兰氏阴性菌,大小为0.6 μm×0.4 μm~1.0 μm×0.4 μm,无鞭毛,在温度4~42℃、盐度50~150、pH6~10范围内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16℃,最适生长盐度为50,最适pH为7,对甲硝唑、林可霉素和青霉素耐药,对25种抗生素敏感,Biolog和API ID-32E细菌鉴定系统的结果显示X5为弧菌属细菌(Vibriosp.);基于多基因序列(16S rRNA,rpoA,recA,pyrH)构建的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X5与V.casei、V.litoralis、V.rumoiensis聚为一支,进化距离为0.095~0.108,这些结果说明X5为弧菌属的一个新种或是V.casei、V.litoralis、V.rumoiensis之一的一个新亚种。本研究报道了弧菌X5能够引起坛紫菜绿斑病,为紫菜流行病学及疾病防治提供了理论支撑。
|
关 键 词: | 坛紫菜 绿斑病 弧菌 鉴定 致病性 |
收稿时间: | 2015-02-08 |
修稿时间: | 2015-05-19 |
|
| 点击此处可从《水产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水产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