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大豆抗病毒病新品种的选育
引用本文:林建兴,张性坦,赵存,柏慧霞,张帆,牛德水.大豆抗病毒病新品种的选育[J].大豆科学,1983(2).
作者姓名:林建兴  张性坦  赵存  柏慧霞  张帆  牛德水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 (林建兴,张性坦,赵存,柏慧霞,张帆),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牛德水)
摘    要:大豆抗病毒病育种与其他抗病育种一样,抗源在育种中具有决定作用。没有优良的抗病种质材料是很难育出抗病性强的品种的。六十年代末期从约400个品种和品系中鉴定出抗病毒病(花叶病)较强的种质材料有齐黄1号、徐豆1号和科黄3号。1968年至1973年以抗病品种为亲本与不抗病的地方品种和新育成的品种(系)、杂交,共配制了98个杂交组合,只有两个组合(58—161×徐豆1号和科黄3号×6825—3—11—1)的杂种后代的经济性状和抗病性表现较好。通过单株系谱法从这两个组合中选出四个抗病优质新品种。根据河南、安徽和北京等省市品种区域试验结果,科系4号、科黄8号和早熟13号分别比对照增产10—17%、28—52%和30—50%。抗性鉴定结果表明,这些品种叶子的抗病能力很强,种子不生褐斑或极轻(表4)。它们是优良的抗病毒病的种质材料,利用它们为抗源已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和品系。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