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黄淮海夏大豆不同年份、地点的产量差异分析
作者姓名:乔羽佳  卫玲  肖俊红  刘博  杨海峰  段学艳
作者单位:山西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041000,山西临汾
基金项目:高产抗逆夏大豆种质资源创制及新品种选育(YZGC017)
摘    要:为探究年份间、地点间、品种间及其互作效应下大豆产量差异,对2016-2017年黄淮海夏大豆产区的北片、中片和南片区试数据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除北片年份×品种互作效应对大豆产量差异不显著外(P>0.05),其他各片的年份、地点、品种以及年份×地点、年份×品种、地点×品种、年份×地点×品种互作效应的产量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地点对黄淮海北片、中片和南片的产量差异贡献率最大,分别为57.92%、71.76%和46.91%,品种的贡献率分别为3.85%、4.67%和8.52%,年份的贡献率分别为2.85%、1.02%和0.71%。多重比较分析表明,北片、中片和南片中平均产量最高的河北宁晋、邯郸和山东菏泽比平均产量较低的河北石家庄、河南洛阳和安徽宿州分别高45.66%、71.67%和50.13%,差异达极显著。中黄78、中黄70和中黄301平均产量极显著高于相应对照品种,变异系数小。相关性分析表明,大豆产量与单株粒重和百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性,与经、纬度无显著相关性。因此,在实现大豆高产的过程中,选择优质、高产、广适的大豆品种是首要条件,同时提高管理水平,发挥高产潜力,实现增产。

关 键 词:黄淮海夏大豆  区域试验  产量  地点  品种  
收稿时间:2021-05-07
点击此处可从《作物杂志》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作物杂志》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