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雏鸡在感染IBDV后血浆几种活性分子动态变化研究
作者姓名:陈龙  王丙云  毛鑫智  庞训胜  殷定忠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南京210097(陈龙),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王丙云,毛鑫智),安徽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动物科学系(庞训胜,殷定忠)
摘    要:
120 羽30~59 日龄 A A 鸡,随机分未免疫感染组( A 组)、免疫感染组( B组)和未免疫未感染组( C组),每组40 羽,研究了感染 I B D V 后血浆花生四烯酸代谢物、肿瘤坏死因子α(tum or necrosis factorα, T N Fα)和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 O)自由基水平动态变化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攻毒后的3~4 d, A 组血浆前列腺素 E2 (prostaglandin E2, P G E2)上升或明显上升,高于或明显高于 B 和 C 组, B组虽也见上升但多数与 C组无明显差异,5 d 后3 组均下降,同期各组相比无明显差异;血栓素 B2(throm boxane B2, T X B2 )除在攻毒后第3 d C组明显高于 A 组和 B组以及攻毒前水平外,其他时间各组间无显著差异; A 组和 B组的6酮前列腺素 F1α (6ketoprostaglandin F1α,6keto P G F1α)在攻毒后头5 d 内升高,但组间无差异。攻毒后第1 d, A 组血浆 T N Fα即表现较大的变化,至第3 d, A 组和 B组 T N Fα显著高于 C组,血浆 N O 则表现为在攻毒后第3 d, A 组明显上升

关 键 词:IBDV  血浆  活性分子  雏鸡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