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行配施保水剂对滴灌燕麦群体特征和产量的影响 |
| |
作者姓名: | 田露 刘景辉 米俊珍 赵宝平 李英浩 张胜 王凤梧 焦伟红 高卿 |
| |
作者单位: | 1.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9;2.内蒙古农业大学杂粮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9; 3.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31;4.乌兰察布市农林科学研究所,内蒙古集宁 012000;5.乌兰察布市农牧业生态资源保护中心,内蒙古集宁 012000 |
| |
基金项目: | 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2018YFE0107900);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项目(CARS-07-B-4);内蒙古“草原英才”创新团队资助项目;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其科技创新团队资助项目 |
| |
摘 要: | 为探索适应于滴灌燕麦的高效栽培技术,于2019-2020年通过裂区试验,设置20 cm(A,常规等行距种植)、15 cm(B,带状种植)和10 cm(C,带状种植)3种行距作为主区,以及22.5 kg·hm-2(Y)、0 kg·hm-2(N)2个保水剂施用水平作为副区,分析行距和保水剂对滴灌燕麦群体数量、群体质量和产量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度缩小行距能够促进燕麦群体结构形成、群体质量提升以及产量的增加,过度缩小行距则会抑制燕麦生长。在不施用保水剂条件下,AN和BN处理间燕麦群体结构、群体质量及产量基本上差异不显著;施用保水剂后差异显著,与AY处理相比,BY处理分蘖期总茎数、分蘖数、分蘖成穗率、株高、叶面积指数、抗倒伏指数和籽粒产量2年平均分别提高1.93%、4.48%、4.40%、3.37%、9.43%、6.87%和16.65%。同种行距下,保水剂的施用能不同程度促进燕麦群体结构形成、群体质量提升以及产量的增加,整体以行距为15 cm的带状种植表现更优;与BN处理相比,BY处理的基本苗数、分蘖盛期总茎数、总分蘖数、分蘖成穗率、株高、叶面积指...
|
关 键 词: | 燕麦 滴灌 行距 保水剂 群体特征 产量 |
|
| 点击此处可从《麦类作物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麦类作物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