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种养废弃物还田对复垦宅基地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
| |
引用本文: | 李彦霖,闫锐,高雪松,邓良基,张世熔,赖阳丹. 不同种养废弃物还田对复垦宅基地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 2016, 0(2): 283-288. DOI: 10.13870/j.cnki.stbcxb.2016.02.049 |
| |
作者姓名: | 李彦霖 闫锐 高雪松 邓良基 张世熔 赖阳丹 |
| |
作者单位: | 1. 四川农业大学资源学院,成都611130;四川农业大学资源与地理信息技术研究所,成都611130;2. 四川农业大学环境学院,成都,611130 |
| |
基金项目: | 四川省国土资源厅科研计划项目(KJ-2015-11) |
| |
摘 要: | 以成都平原复垦宅基地土壤为对象,研究3类种养废弃物(秸秆、猪粪和菌渣)与化肥配施下土壤酶活性、微生物数量的动态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1)3类"种养废弃物+化肥"配施相比空白(CK)和常规施肥(CF)方式,均能显著提高复垦宅基地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2)小麦成熟期,0—20,20—40cm土层土壤微生物总数分别在猪粪还田(MCF)和菌渣还田(FCF)下达到最大值26.89×10~6 cfu/g和17.82×10~6 cfu/g。MCF和FCF处理下3种微生物(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都显著高于SCF处理,但MCF和FCF处理之间基本无显著差异。(3)归一化的土壤酶活性值除在0—20cm土层MCF处理达到最高值0.140外,其余均在FCF处理下达到最大。在小麦成熟期,土壤脲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基本呈现出FCFSCFMCF的规律(除0—20cm土层土壤脲酶)。(4)5种处理下的土壤酶活性、微生物数量、土壤有机碳及全氮之间均表现出显著相关。(5)0—20cm土层种养废弃物配施处理下微生物数量、脲酶及蔗糖酶活性在小麦生育期内呈倒"U"型变化趋势,过氧化氢酶活性呈不断上升的趋势;20—40cm土层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大致呈递增趋势。(6)综合分析表明,"菌渣+化肥"配施处理(FCF)为成都平原复垦宅基地土壤培肥较适宜方式。
|
关 键 词: | 种养废弃物 复垦宅基地 酶活性 微生物数量 |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Planting and Breeding Wastes on the Enzyme Activity and Microbial Numbers in Homestead Reclaimed Soil |
| |
Abstract: | |
| |
Keywords: | planting and breeding wastes homestead reclamation enzyme activity microbial number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