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胶结物质分布特征及其对黄土大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
| |
作者姓名: | 王子龙 胡斐南 赵勇钢 谭文峰 赵世伟 黄菁华 张耀方 杜璨 尚应妮 |
| |
作者单位: | 1.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杨凌,712100;2.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杨凌712100;3. 山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西临汾,041004;4.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杨凌712100;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湖北武汉430070;5. 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北京,100048;6.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陕西杨凌,712100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3085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41401242) |
| |
摘 要: | 通过对子午岭林区顶级植被辽东栎群落0—100cm土层有机无机胶结物质的含量与类型、土壤大团聚体稳定性进行野外调查采样与室内测定,对胶结物质含量与分布及其对大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不同胶结物质对大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壤有机碳和碳酸钙含量在剖面上呈现出完全相反的分布规律。有机碳含量随土层的加深而降低,其中0—20cm土层中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20—100cm土层;而碳酸钙含量随土层的加深而增加,其中20—100cm土层中碳酸钙含量显著高于0—20cm土层。土壤黏粒含量随土层的加深逐渐增加,但总体上变化不明显。(2)土壤大团聚体稳定性随土层的加深而降低,其中在20—70cm土层中大团聚体稳定性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变化最为剧烈(与0—20cm土层相比,破坏率增加了581.00%)。40—100cm土层中大团聚体破坏率是0—20cm土层中的7.25倍,表明表层大团聚体稳定性远远高于底层。(3)黄土大团聚体稳定性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土壤有机碳含量。而在有机碳组分中,矿物结合态有机碳对大团聚体稳定性的提高起最直接作用。研究结果揭示了黄土主要胶结物质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特征,明确了矿物结合态有机碳是直接影响黄土大团聚体稳定性最强烈的胶结物质,这为培育良好的土壤结构体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
关 键 词: | 辽东栎群落 胶结物质 大团聚体稳定性 有机碳组分 矿物结合态有机碳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水土保持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水土保持学报》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