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冬种绿肥改变红壤稻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特性 |
| |
作者姓名: | 高嵩涓 曹卫东 白金顺 高菊生 黄晶 曾闹华 常单娜 志水胜好 |
| |
作者单位: | 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筑波大学生命环境系 |
| |
基金项目: |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 |
| |
摘 要: | 以进行了31年的双季稻-冬绿肥长期定位试验的红壤性水稻土为对象,研究了长期冬种绿肥条件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特性的季节变化,为阐释冬绿肥措施在稻田生态系统土壤碳氮转化中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基础。试验包括双季稻-紫云英(RRV)、双季稻-冬油菜(RRP)、双季稻-黑麦草(RRG)及双季稻-冬闲(RRF)4个处理,在典型时期(绿肥盛花期、绿肥翻压后、早稻成熟期、晚稻收获后)采集土壤样品,分析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及微生物商等方面的变化。结果表明,3种冬绿肥均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SMBC)、微生物生物量氮(SMBN)和微生物商,在土壤性质相对稳定的晚稻收获后均显著高于对照处理,全年平均值也多显著高于对照处理。豆科绿肥紫云英对SMBC和SMBN的提高作用最显著,晚稻收获后相对冬闲分别提高了21.12%和98.45%,全年平均值分别提高了15.92%和36.49%。取样时期对SMBC、SMBN和微生物商有较大的影响,但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即绿肥翻压前后无明显变化,早稻成熟期降至最低,至晚稻收获后再次上升。SMBC/SMBN比值在不同绿肥处理间差异不大,但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早稻成熟期较高而晚稻收获后降低。因此,南方稻田冬种绿肥后土壤微生物特性明显改善,冬种绿肥是提升稻田土壤肥力的高效措施。
|
关 键 词: | 绿肥、红壤稻田、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生物量氮、微生物商 |
收稿时间: | 2014-08-19 |
修稿时间: | 2015-01-12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土壤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土壤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