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长江中下游中籼杂交稻区试品种产量成因性状分析
作者姓名:刘书通
作者单位:中国水稻研究所
基金项目:浙江省成果转化项目“高产优质杂交稻新品种技术示范与推广”
摘    要:基于2008—2012年南方稻区国家水稻品种区试数据,运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了长江中下游地区中籼杂交水稻5年220个参试品种的农艺性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与结实率对产量显著正相关,其中对产量贡献最大的是结实率,千粒重与产量极显著负相关。在长江中下游杂交稻育种过程中,应以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为中心兼顾有效穗数和千粒重,协调优化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建立良好的群体结构,发挥中籼品种产量的潜力。综合各种分析及结合长江中下游杂交中籼的9t/hm2以上的的高产组合,得出其产量结构是:有效穗数达到255万/hm2左右,株高在122cm以下,每穗总粒数达到180~200粒,结实率80%以上,千粒重27g左右。

关 键 词:液质联用  液质联用  
收稿时间:2014-02-16
修稿时间:2015-01-15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学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学通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