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中石漠化地区水土保持措施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
| |
作者姓名: | 李金垚 潘雯 王佳 薛亮 张显松 李生 |
| |
作者单位: | 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杭州 311400;2. 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 南京 210037;3. 贵州普定石漠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 贵州 普定 562100;4. 贵州省普定县林业局, 贵州 普定 562100 |
| |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0502605-3) |
| |
摘 要: | 土地石漠化是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的重大生态问题,石漠化治理引发土壤碳转变并对陆地碳循环产生影响。然而,石漠化地区水土保持措施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机制还不明确。选取典型石漠化区梯田嵌套鱼鳞坑(NL)、鱼鳞坑(FSP)、梯田(TR) 3种水土保持措施作为研究对象,以无任何水土保持措施的退耕还林地(CK)作为对照,研究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鱼鳞坑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是梯田嵌套鱼鳞坑和梯田的1.4,6.2倍,有机碳储量分别比梯田嵌套鱼鳞坑和梯田提高30.78%和444.44%,活性有机碳含量也显著大于其他2种水土保持措施,因此固碳效果最好。土壤有机碳储量与活性有机碳组分易氧化碳、可溶性碳、微生物量碳呈极显著相关(p<0.01),易氧化碳与可溶性碳、微生物量碳呈极显著相关(p<0.01),可溶性碳与微生物量碳呈显著相关(p<0.05),因此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土壤质量变化情况。鱼鳞坑和梯田措施土壤全氮含量和碳氮比的增加会促进土壤有机碳固存。鱼鳞坑可作为石漠化地区生态恢复中优先考虑的治理措施。
|
关 键 词: | 石漠化 水土保持措施 土壤有机碳 活性有机碳 有机碳储量 |
收稿时间: | 2022-01-13 |
|
| 点击此处可从《水土保持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水土保持学报》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