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河道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水质评价 |
| |
作者姓名: | 陈萍萍 张瑞雷 赵风斌 张玮 王丽卿 |
| |
作者单位: | 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水生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上海海洋大学 |
| |
基金项目: | 上海市水务局科技项目( 沪水科2011-07) ; 水务“十二五”河道生态治理技术指南研究及编制( D-8005-11-0325) |
| |
摘 要: | 2012年5月-2013年1月对上海市八区县共8条河道的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并对河道的水质进行了生物评价。共鉴定出底栖动物44种,隶属3门19科33属,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和黄色羽摇蚊(Chironomus flaviplumus)为主要的优势种。上海市河道底栖动物的年均密度为382 ind/m2,霍甫水丝蚓对其贡献率最大,其密度为214.1 ind/m2,占总密度的56.1%;年均生物量为24.62 g/m2,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对其贡献率最大,其年均生物量为21.17 g/m2,占总生物量的86.0%。各季度底栖动物密度夏季冬季春季秋季,生物量冬季秋季夏季春季。各个区县河道密度最高的是闸北区徐家宅,最低的是闵行区友谊河。生物量最高的是金山区勇敢河,最低的是闸北区徐家宅。水质评价结果表明上海市河道水质处于轻污染到重污染状态,其中,上海市八区县8条河道中只有崇明县琵鹭河处于轻污染,青浦区中横港、宝山区毛家塘、闵行区友谊河处于中污染,嘉定区瞿门河、奉贤区新陆港、金山区勇敢河、闸北区徐家宅处于重污染。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Margalef丰富度指数(D)、Pielou均匀度指数(J)等多样性指数相比,BI生物指数和Goodnight修正指数(GBI)更适合评价上海河道的水质状况。
|
关 键 词: | 上海 河道 底栖动物 密度 生物量 水质评价 |
收稿时间: | 2014-03-20 |
修稿时间: | 2014-04-15 |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上海海洋大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上海海洋大学学报》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