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基于“源—汇”原理的森林空间格局变化研究——以福建省为例
引用本文:吴玲鑫,林以恒,李键,胡喜生.基于“源—汇”原理的森林空间格局变化研究——以福建省为例[J].水土保持通报,2023,43(4):238-247.
作者姓名:吴玲鑫  林以恒  李键  胡喜生
作者单位:福建农林大学 林学院, 福建 福州 350002;福建农林大学 资源与环境学院, 福建 福州 350002;福建农林大学 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 福建 福州 35000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森林覆盖空间位移的格局、过程与机制”(31971639);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9J01406);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2019FY202108);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高峰学科建设项目(72202200205)
摘    要:目的] 借助“源—汇”景观原理,明晰区域性的森林覆盖时空变化特征所蕴含的内在机制,为森林资源保护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利用福建省2010和2020年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数字高程模型(DEM)和道路交通数据集,将对森林丧失起到促进或阻止/延缓作用的景观分别视为“源”景观和“汇”景观,综合高程、坡度和距离3个景观空间要素计算得到综合景观空间负荷对比指数(LCI''),从省、市2种尺度对福建省森林丧失空间格局变化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省域尺度下,2010和2020年LCI''分别为0.117和0.152,“源”景观对森林丧失贡献较大,且景观空间要素的作用表现为:距离>坡度>高程;市域尺度下的LCI''计算结果存在差异,南平、三明、龙岩,LCI''相对较小(<0),福州、莆田、厦门、泉州、漳州地区的LCI''较大(>0);与2010年相比,2020年福建省各市LCI''均有小幅上升,其中福州市增长幅度最大(0.070),相对其他城市的森林丧失变化情况更为剧烈。结论] 近10 a来,福建省各区域存在不同程度的森林丧失,LCI''能够将景观格局与过程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反映2010—2020年福建省森林空间格局变化情况。

关 键 词:“源—汇”景观原理  森林覆盖变化  福建省  景观空间负荷对比指数
收稿时间:2022/11/13 0:00:00
修稿时间:2023/12/9 0:00:00
点击此处可从《水土保持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水土保持通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