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2022年河南省小麦茎基腐病和赤霉病病原种群分离鉴定
作者姓名:闫书味  白尼玛  潘鑫  刘超洁  代君丽  李洪连  高飞  张晓婷
作者单位:(1.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河南郑州450002;2.小麦玉米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河南郑州450002;3.青海省海北州农牧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青海西海81029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31961143018);河南农业大学科技创新基金项目(KJCX2020A14);2022年西部少数民族特配计划项目(人社部发2021年63号文件)
摘    要:近年来,茎基腐病和赤霉病在中国黄淮麦区发生严重,对小麦产量及品质造成较大影响。各地报道小麦茎基腐病和赤霉病病原菌种类有所差异。为明确当前中国小麦主产区河南小麦茎基腐病和赤霉病病原菌种类变化情况,本研究对2022年采自河南省安阳、漯河、周口、南阳等8个不同生态区的小麦茎基腐病病株和赤霉病病穗进行了分离纯化,分别得到257和88株分离物。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小麦茎基腐病样品分离物中,假禾谷镰孢菌(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231株,占比89.88%;禾谷镰孢菌(F.graminearum)23株,占比8.95%。赤霉病样品的分离物中,禾谷镰孢菌76株,占比86.36%;假禾谷镰孢菌10株,占比11.36%。2022年河南省所有采样地区的茎基腐病的优势病原菌均为假禾谷镰孢菌,赤霉病的优势病原菌仍为禾谷镰孢菌,但赤霉病样品分离物中假禾谷镰孢菌的占比有所增长,特别是在安阳、平顶山和漯河市的赤霉病样品中假禾谷镰孢菌的分离频率达到了10%以上。

关 键 词:小麦茎基腐病  小麦赤霉病  假禾谷镰孢菌  禾谷镰孢菌
点击此处可从《麦类作物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麦类作物学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