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原蚕区秋期单位制种量低的原因与对策
引用本文:杨美娥,袁伯安.原蚕区秋期单位制种量低的原因与对策[J].蚕桑通报,2006,37(2):69-70.
作者姓名:杨美娥  袁伯安
作者单位: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王店蚕种场,浙江,嘉兴,314001
摘    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嘉湖蚕区养蚕环境的日趋恶化,多丝量的春用品种已难以适应饲养环境,促使了蚕品种结构的调整,目前春用品种在我区基本退出了历史舞台.蚕种生产也由以春制为主改为春秋各半的生产格局,秋期生产规模从原来的300 g饲养量增加到3000 g左右,2003年达到到3400 g.近年来,由于受蚕桑形势的影响,蚁量减至2600 g左右.几年来的秋期生产,总体成绩不够理想,主要表现为g蚁单产较低,2001~2005年平均单产为12.8张,较同期场部生产低3~4张,2005年秋仅为8.9张,严重影响原蚕户和蚕种场的经济效益.

关 键 词:原蚕区  制种量  蚕种生产  春用品种  养蚕环境  饲养环境  品种结构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