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碳通量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引用本文:王海波,马明国,王旭峰,谭俊磊,耿丽英,于文凭,家淑珍.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碳通量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4(6).
作者姓名:王海波  马明国  王旭峰  谭俊磊  耿丽英  于文凭  家淑珍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寒旱区遥感观测系统试验站;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编号:KZCX2-EW-3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编号:91125004)联合资助
摘    要:利用涡动相关技术对青藏高原东缘阿柔的碳通量进行了连续观测,定量分析了高寒草甸碳通量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阿柔草甸碳通量的日变化基本呈现单峰曲线,吸收峰值出现在正午前后,晚间为碳排放。碳通量的日变化具有较大的季节差异,生长季变化幅度大,非生长季变化幅度小;2)阿柔草甸碳通量的变化受到辐射、土壤温度及昼夜温差等环境因子的影响。青藏高原生长季辐射强,雨热同期,有利于高寒草甸的碳累积,夜间低温和非生长季的低温也减弱了碳排放;3)阿柔高寒草甸的碳吸收量为156.0g/m2/year,碳汇功能明显。它的平均Q10为3.28,高于低海拔草地生态系统Q10,说明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呼吸对温度上升的反应更为敏感,具有较大的碳释放潜能。

关 键 词:生态系统碳通量  高寒草甸  涡度相关技术  生态系统碳平衡  青藏高原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