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不同耕作与秸秆处理模式对鲁西南潮褐土物理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引用本文:韩成卫,孔晓民,郝福庭,宋春林,吴秋平,孙泽强.不同耕作与秸秆处理模式对鲁西南潮褐土物理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19(4):100-104.
作者姓名:韩成卫  孔晓民  郝福庭  宋春林  吴秋平  孙泽强
作者单位: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济宁试验站;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山东耕地保育科学观测实验站
摘    要:为评价两熟制条件下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可行性,探明鲁西南潮褐土合理耕层构建的最佳耕作方式,提高玉米产量,设置田间定位试验,研究免耕、常规旋耕、深松三种耕翻及不同秸秆处理方式组合对土壤物理性状及玉米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深松+秸秆还田"耕作模式的松土保墒和玉米增产效果最好。与秸秆不还田处理下免耕和常规旋耕相比,秸秆还田条件下深松处理在20~30、30~40 cm土壤容重平均下降11.3%、10.6%和7.6%、8.0%,玉米全生育期的土壤含水量提高8.1%~10.3%,土壤田间持水量增加3.6%~6.1%。秸秆还田配合深松处理下玉米穗长、穗粒数、千粒重等产量构成因素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产量较秸秆不还田下免耕处理增产13.6%。因此,"秸秆还田+深松"耕作模式可作为本地区构建合理耕层结构、充分挖掘耕层潜力、提高玉米产量的推广技术。

关 键 词:耕作方式  秸秆还田  土壤物理性状  玉米产量

Effects of Tillage and Straw Retention Modes on Physical Properties of Cinnamon Soil and Corn Yield in the Southwest of Shandong Province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