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草稻的发生及危害特性研究 |
| |
作者姓名: | 郭勋斌 季宏昇 冯长云等 |
| |
作者单位: |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省宝应县小官庄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江苏省仪征市陈集农技站; |
| |
基金项目: | 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项目[CX(12)5070] |
| |
摘 要: | ![]() 对杂草稻几种典型性状及危害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危害重的杂草稻落粒性不一定比常规稻强;刚收获的杂草稻种子有一定的休眠期且种子活性期长,而常规稻无休眠期且种子活性期有限;上年杂草稻多的田块,若不采取措施,直播稻、套播稻田杂草稻的危害可达28%以上,甚至99%以上;埋于土下未出苗的杂草稻及常规种子经1季水稻生长后,会碳化而失去活力;采用诱发杂草稻,在前茬小麦收获后及时用41%草甘膦3 000 ml/hm2杀灭已出苗的杂草稻,可有效防止杂草稻的危害及蔓延。
|
关 键 词: | 杂草稻 落粒性 种子活性 危害 特性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