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干旱胁迫对砂生槐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引用本文:张艳福,姚卫杰,郭其强,等. 干旱胁迫对砂生槐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43(10): 45-56
作者姓名:张艳福  姚卫杰  郭其强  
作者单位:西藏大学 农牧学院;西藏高原森林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藏林芝高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西藏大学 农牧学院;西藏高原森林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藏林芝高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西藏大学 农牧学院;西藏高原森林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藏林芝高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260189);西藏特色农牧资源研发协同创新中心建设项目;高原基础生态学术团队能力提升计划项目
摘    要:【目的】研究干旱胁迫对不同种源砂生槐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筛选最耐旱的砂生槐种源。【方法】2013-10,以采自西藏不同地区的13个种源砂生槐为研究对象,用质量浓度为0,50,100,150,200,250和300g/L的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分析干旱胁迫对13份不同种源砂生槐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并选用200g/L PEG6000胁迫下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上胚轴长、下胚轴长、胚根长等6个指标对不同种源砂生槐进行耐旱性评价。【结果】13个种源砂生槐种子纵径、横径、硬实率和千粒质量4个基本特征间存在一定差异:种子纵径为4.60~5.19mm,种子横径为3.70~3.98 mm,硬实率为87.00%~100.00%,千粒质量为38.19~47.14g。低质量浓度(50~150g/L)PEG6000对砂生槐种子发芽率、发芽势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当PEG6000质量浓度高于200g/L时,发芽率、发芽势均明显降低。当PEG6000质量浓度为0~300g/L时,随着PEG6000质量浓度的增大,除贡嘎县江塘镇(GJT)种源外,其他种源种子的发芽指数总体上均呈逐渐下降趋势。总体上看,当PEG6000质量浓度为0~100g/L时,各种源幼苗上胚轴长均较高;PEG6000质量浓度高于150g/L时,不同种源幼苗上胚轴长明显降低;PEG6000质量浓度为200g/L时,幼苗的上胚轴很短或为0;而在PEG6000质量浓度为250~300g/L时,所有幼苗未长出上胚轴。在0~150g/L PEG6000胁迫下,13个种源幼苗下胚轴长变化幅度并不大;当PEG6000质量浓度高于200g/L时,下胚轴长明显下降,在300g/L PEG6000胁迫下,13个种源砂生槐幼苗下胚轴长均为0 mm。在PEG6000质量浓度为0~150g/L时,幼苗胚根长总体较高但变化幅度不大;当PEG6000质量浓度为200g/L时,除南木林县艾玛乡(NML)种源外,其他种源幼苗的胚根长开始较大幅度下降;当PEG6000质量浓度为250g/L时,胚根长进一步下降,其中有7个种源的幼苗胚根长为0mm;当PEG6000质量浓度为300g/L时,所有种源幼苗的胚根长均为0mm。耐旱性综合评价结果显示,13个种源中,有2个种源属耐旱型,3个种源属较耐旱型,1个种源属中间型,4个种源属干旱较敏感型,3个种源属干旱敏感型。【结论】适宜的干旱胁迫对砂生槐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13个种源中,采自南木林县艾玛乡(NML)和朗县金东乡(LJD)的砂生槐耐旱性最强。

关 键 词:砂生槐;干旱胁迫;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耐旱性评价
收稿时间:2015-03-27

Effect of drought stress on seed germination and seedling growth of Sophora moorcroftiana
ZHANG Yan-fu,YAO Wei-jie and GUO Qi-qiang,et al. Effect of drought stress on seed germination and seedling growth of Sophora moorcroftiana[J]. Journal of Northwest A&F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15, 43(10): 45-56
Authors:ZHANG Yan-fu  YAO Wei-jie  GUO Qi-qiang  et al
Abstract:
Keywords:Sophora moorcroftiana  drought stress  seed germination  seedling growth  drought resistance evaluation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