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宜昌江段铜鱼和中华鲟体内HCH DDT的残留水平 |
| |
作者姓名: | 李荣 甘金华 徐进 危起伟 |
| |
作者单位: | 1. 农业部淡水鱼类种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湖北,荆州,434000 2. 农业部淡水鱼类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湖北,荆州,434000 |
| |
基金项目: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重点实验室基金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科技部社会公益研究项目
|
| |
摘 要: | 采用毛细管电子捕获气相色谱(GC-EcD)法检测了长江宜昌汀段捕获的野生园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和野生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体内六六六(HCH)、滴滴涕(DDT)的残留量.结果表明,1-5龄园口铜鱼肌肉、脂肪和肝脏组织中,HCHs(HCHs=α-HCH+β-HCH+γ-HCH+δ-HCH)残留量分别为2.3~5.9 ng·g-1,4.2~15.1 ng·g-1和9.5~38.7 ng·g-1;DDTs(DDTs=p,p'DDE+o,p'-DDT+p,p'DDD+p,p'-DDT)分别为22.4~37.1 ng·g-1102.3~173.8 ng·g-1和181.1~410.0 ng·g-1.中华鲟肌肉组织和卵中,HCHs分别为5.2和15.8 ng·g-1,DDTs分别为70.3和521.7 ng·g-1.在HCHs中,γ-HCH为主要检出物,占HCHs的73.3%;p,p'-DDE是鱼体中DDT的主要存在形式,占DDTs的67.7%.中华鲟精液中未检出HCHs、DDTs.
|
关 键 词: | 长江宜昌江段 铜鱼 中华鲟 |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