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江淮地区稻–麦周年产量差及其与资源利用关系
引用本文:杜祥备,习敏,孔令聪,吴文革,陈金华,许有尊,周永进.江淮地区稻–麦周年产量差及其与资源利用关系[J].作物学报,2021(2):351-358.
作者姓名:杜祥备  习敏  孔令聪  吴文革  陈金华  许有尊  周永进
作者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安徽省气象研究中心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D0301306,2018YFD0300906,2016YFD0300503)资助。
摘    要:江淮地区是我国水稻和小麦重要的生产基地,明确该地区不同产量水平之间的差异特征及形成机制,探索区域粮食生产的限制因子,可为缩减江淮地区周年产量差的技术途径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本研究以稻–麦周年生产体系为研究对象,定量分析不同产量水平田块之间的产量差与气候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江淮地区水稻、小麦及周年农户水平与试验水平和高产纪录间存在显著的产量差,分别为3315.9、1537.5、4645.6 kg hm–2和7498.6、3977.9、9840.9 kg hm^–2。水稻、小麦及周年农户水平较试验水平还有46.2%、29.7%和37.3%的增产潜力,较高产纪录还有104.5%、77.0%和79.0%的增产潜力。每穗粒数是造成水稻产量差的主要因子,穗数和每穗粒数是造成小麦产量差的主要因子。与农户水平相比,水稻试验水平和高产纪录的穗粒数分别增加30.4%和116.1%;小麦试验水平和高产纪录的穗数和每穗粒数平均分别增加40.9%、70.0%和21.8%、19.6%。缩小产量差水稻主要依赖于增加每穗粒数,小麦靠穗数和每穗粒数的协同提高。生育期累积辐射和积温较低是导致水稻产量差异的主要气候因素,而生育期降雨过多是导致小麦产量差异的主要气候因素。根据研究提出了“强稻稳麦”是提升江淮地区周年粮食生产的有效途径。

关 键 词:江淮地区  稻麦两熟  产量差  产量潜力  资源截获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