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豌豆种质资源形态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
| |
引用本文: | 刘萌娟,李鸣雷,郭小华,等. 陕西豌豆种质资源形态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42(10): 70-80 |
| |
作者姓名: | 刘萌娟 李鸣雷 郭小华 等 |
| |
作者单位: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农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水土保持研究所;连云港市国欣种业有限公司 |
| |
基金项目: | 农业部国家中期库食用豆种质资源繁殖更新与利用(NB04-22-1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唐仲英育种基金项目;陕西省农业科技推广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ZD2013001) |
| |
摘 要: | 【目的】阐明陕西豌豆种质(含省内及来自省外的资源)的形态特点,揭示其遗传结构、遗传多样性的差异,为陕西豌豆资源的利用和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生育期、花色、粒色和粒形的不同选取100份种质,分析陕西豌豆及省外豌豆资源生育期、株高、单株荚数、单荚粒数、百粒质量、单株产量、花色、粒形、粒色9个形态性状的分布特点,计算各性状在不同群体中的遗传多样性、遗传距离,并对选取的100份材料进行聚类分析,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绘制品种分布的三维散点图。【结果】陕西豌豆以紫花、麻粒和白粒、圆粒为主,从陕北到陕南皱粒比例增加,粒色类型更加丰富。省外豌豆以白花、白粒、圆粒为主,但皱粒豌豆的比例明显高于陕西豌豆。与陕西豌豆相比,省外资源生育期短,株高低,单株荚数、百粒质量、单株产量高。陕西以及陕南豌豆的平均遗传多样性高于省外群体,省内不同地区间的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以陕南为高,其次是陕北、关中。省外群体的平均遗传距离大于省内群体。省内群体的平均遗传距离以陕南为最大,然后依次是关中、陕北;省内不同群体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以陕南-关中为最大,然后依次是陕南-陕北、关中-陕北。聚类分析将供试100份种质分成2类,第Ⅰ类主要由陕南、省外品种组成,第Ⅱ类主要由关中、陕北组成。聚类和三维散点图结果显示,陕南品种分布最为广泛,其次分别是省外、关中、陕北的品种,不同地区的品种没有形成相对独立的区域,而是相互穿插,界限模糊。【结论】省外资源的农艺性状优于省内资源,是陕西豌豆资源的重要补充。陕西豌豆的遗传多样性以及遗传距离与品种的地理来源相关不明显。
|
关 键 词: | 豌豆种质资源;陕西;形态标记;遗传多样性 |
收稿时间: | 2013-07-27 |
Genetic diversity of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of pea (Pisum sativum L.) accessions in Shaanxi Province |
| |
Abstract: | |
| |
Keywords: | pea (Pisum sativum L.) accession Shaanxi Province morphology trait genetic diversity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