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引起公猪肉异味物质的研究进展
引用本文:胡彩虹,李小红.引起公猪肉异味物质的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杂志,2000,36(3):54-56.
作者姓名:胡彩虹  李小红
作者单位:1. 浙江大学饲料科学研究所,杭州,310029
2. 浙江省江山市饲料公司,324109
摘    要:饲养公猪与阉猪相比 ,饲料转化率可提高 1 0 %,瘦肉率可提高 5%,胴体脂肪含量可下降 2 6%1] ,还可减少去势的应激和劳动量。然而 ,公猪肉的一个问题是在烹调过程中会产生一种令人不快的异味。美国肉品检测法规规定 ,有较强异味的公猪肉必须禁食 ,有轻微异味的公猪肉只能用在香肠等食品中。C19 △16 类固醇 (主要是 5α 雄甾烯酮 ,5α 甾 1 6 烯 3 酮 )和粪臭素是引起公猪肉异味的两类主要物质。脂肪组织中5α 雄甾烯酮的浓度 (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 )达到1 0mg/kg ,唾液腺中C19 △16 类固醇的浓度 (比色法 )达到 50mg/kg,脂肪…

关 键 词:公猪肉  异味物质  雄甾烯酮  粪臭素  影响因素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