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对陕西省苹果品种的结构和生产效益现状进行调查,为陕西省的苹果品种结构调整和区域优化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针对苹果栽培面积、品种、产量、果园投入和收入等问题,于2012-07,采用实地调研、电话咨询、问卷调查、资料查阅及访谈等形式,调查陕西省榆林市、延安市、铜川市、渭南市、咸阳市和宝鸡市6市苹果主要生产县的果业局或园艺站的相关人员;2012-08-11,抽样调查陕北南部(延安市宝塔区)、渭北北部(延安市洛川县和咸阳市旬邑县)、渭北中部(渭南市白水县)、渭北中西部(宝鸡市扶风县)、渭北南部(渭南市富平县)6个典型苹果生产基地县(区),深入果园或果农家中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访谈,向果农发放调查问卷,根据获得的调查数据分析陕西省苹果品种结构及生产效益。【结果】陕西省的主栽品种有10余种,其中富士、秦冠、嘎拉是3种主要栽培品种,苹果早熟、中熟、晚熟品种栽培面积的比例为2∶15∶83;除富平县外,其他5个县与陕西省苹果品种结构相似,富平县栽培苹果以中、早熟和极晚熟品种为特色;洛川县和白水县的苹果效益均较高;在各投入因素中,果袋和肥料投入对果园收入的影响较大。【结论】陕西省苹果晚熟品种多,早熟品种少,品种结构较单一,规模化生产程度低,区域特色不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