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基于高氮投入和基因型差异的水稻氮素营养特征
作者姓名:陈天祥  杨顺瑛  苏彦华
作者单位: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专项
摘    要:采用氮素低效品种武育粳3(WY3)、氮素吸收高效品种连粳7(LJ7)和氮素吸收利用双高效品种南粳9108(NJ9),开展了包括不施氮肥(LN)、适宜或减量氮肥投入(MN, 200 kg/hm2)和过量施氮(HN, 350 kg/hm2)三个条件的田间试验,探究了不同基因型差异的水稻植株整体和关键功能叶含氮量对施氮水平的响应,及其导致的光合特征的变化对氮素利用效率的作用特征。结果表明:在生育后期,氮高效品种的干物质和氮素积累强于氮低效品种。在MN条件下,LJ7和NJ9在齐穗期至完熟期干物质积累量相比WY3分别高46.44%和29.12%,氮素积累量分别高26.28%和32.31%;在该条件下,施用穗肥后27 d的时间段内(灌浆阶段),WY3的剑叶氮含量降低21.86%,LJ7和NJ9的剑叶氮含量分别降低26.3%和34.74%,降幅次序为NJ9>LJ7>WY3,LJ7和NJ9的剑叶干重、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单穗重和产量显著高于WY3,氮高效品种的氮素利用效率指标优于WY3。在HN条件下,LJ7和NJ9在灌浆阶段的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仍高于WY3,剑叶干重、气孔导度和单穗重显著优...

关 键 词:水稻  过量施氮  氮素利用效率  光合速率
收稿时间:2022-11-01
修稿时间:2023-02-05
点击此处可从《土壤》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土壤》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