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加拿大西部大麦的历史评价──Ⅰ.产量和农艺性状
引用本文:范银燕.加拿大西部大麦的历史评价──Ⅰ.产量和农艺性状[J].麦类作物学报,1995(5).
作者姓名:范银燕
摘    要:为了评价加拿大西部1910—1987年间发放的春大麦品种的产量进展以及产量组份和农艺性状对产量所起的作用,于1989—1990年在Botha、lacombe、Olds三个地点对20个六棱和二棱栽培品种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籽粒产量每年增加12.7—41.4kg/hm2,收获指数每年增加0.08%—0.17%,倒伏每年减少0.01—0.05%,种子蛋白质含量每年减少0.01—0.02g/kg.1990年在Botha和olds,容重与发放时间具有正效应.在某些地点、年份,穗数/m2和网斑病严重程度与发放时间也有关,但相关性较低.营养产量、植株群体、籽粒重量、每穗粒数、芸纹病的抗性长期以来没有变化.籽粒产量的提高与收获指数的增加和倒伏的减少密切相关.进一步增加营养产量、籽粒重量、每穗粒数,同时维持目前的收获指数和抗倒性是今后努力方向。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麦类作物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麦类作物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