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岩溶湿地表层沉积物中磷的形态及分布特征研究 |
| |
引用本文: | 张紫霞, 刘鹏, 王妍, 等. 典型岩溶湿地表层沉积物中磷的形态及分布特征研究[J].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21, 41(3): 78–86.doi:10.11929/j.swfu.201912018 |
| |
作者姓名: | 张紫霞 刘鹏 王妍 刘云根 张超 |
| |
作者单位: | 1. 西南林业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云南 昆明 650233;2. 云南省山地农村生态环境演变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云南 昆明 650233;3. 西南林业大学林学院,云南 昆明 650233 |
| |
摘 要: | 为探析普者黑岩溶流域不同类型湿地表层沉积物中各形态磷的含量特征及风险,以普者黑岩溶流域为研究区,运用抓斗式底泥采样器在枯、丰、平3个水期对流域内4种湿地的表层沉积物进行采样。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及四步连续提取法对沉积物中全磷(S−TP)及磷形态的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弱吸附态磷(NH4Cl−P)、可还原态磷(BD−P)、铁铝结合态磷(NaOH−P)、钙结合态磷(HCl−P)及残渣磷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普者黑岩溶流域表层沉积物S−TP的分布情况在506 ~846 mg/kg,对于不同类型湿地表现为河流湿地>沼泽湿地>湖泊湿地>库塘湿地。普者黑岩溶流域除库塘湿地外的其他3种湿地表层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磷含量分布情况为NaOH−P>残渣磷> BD−P> HCl−P> NH4Cl−P,而库塘湿地中的残渣磷含量大于NaOH−P。Pearson相关系数表明,沉积物中S−TP 含量的增加主要来自NaOH−P;其次是HCl−P,部分来自于残渣磷,水体中总磷(W−TP)和正磷酸盐(SRP)含量主要来自于残渣磷、S−TP和BD−P。残渣磷与 NH4Cl−P、BD−P、NaOH−P、HCl−P之间相关性较小,说明其来源具有差异性。
|
关 键 词: | 普者黑 岩溶湿地 表层沉积物 磷形态 |
收稿时间: | 2019-12-18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西南林业大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西南林业大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