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贝类养殖区CO2释放量化新模型的应用研究
作者姓名:蒋鑫坤  李丽  董双林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教育部海水养殖重点实验室, 山东 青岛 266003;中国海洋大学, 教育部海水养殖重点实验室, 山东 青岛 266003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渔业科学与食物产出过程功能实验室, 山东 青岛 266235
基金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ZR2020MC194).
摘    要:海水贝类钙化过程将产生 CO2, 但由于不同养殖海区碳酸盐体系组成差异大, 需要在考虑海区碳酸盐体系变化特征的基础上更精确地量化该过程导致的 CO2 释放量。本研究将各种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中产生的 CO2 源/汇效应强度定义为 Φ, 在钙化作用过程中, Φcal 值可表示特定海区水文条件下, 贝壳钙化作用实际释放到大气中的 CO2 与该过程产生的 CO2 的比率。应用新碳酸盐化学模型计算结果显示: Φcal 值呈现季节变化特点, 胶州湾、桑沟湾和深澳湾的 Φcal 值均为夏季最低; 养殖海区内碳酸盐系统的区域性差异可改变 Φcal 值, 胶州湾、桑沟湾和深澳湾的平均 Φcal 值分别为 0.79, 0.72 和 0.72; 在贝类主要生长季节(3―7 月), 养殖海区的 Φcal 值呈现下降趋势, 此外, 多项式拟合结果表明胶州湾海区该阶段 Φcal 值随温度的上升而降低。在温度高于 18 ℃后, Φcal 值下降的速度逐渐加快。 Pearson 相关分析表明, 胶州湾内 Φcal 值与表层海水的 CO2 分压相关性极显著(P<0.01)。最后, 基于模型计算的胶州湾内 Φcal 值水平, 按胶州湾菲律宾蛤仔年产量 3.2×105 t 计, 胶州湾养殖菲律宾蛤仔贝壳生长部分预计每年向大气中排放约 1.084×105 t CO2。本研究初步证实 Φcal 可在考虑海区碳酸盐体系特征的基础上, 更精确地量化贝类钙化作用导致的 CO2 释放量, 为后续的贝类的碳源/碳汇过程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 键 词:胶州湾   贝类养殖   钙化作用   碳酸盐体系   碳源   碳汇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水产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水产科学》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