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南部转基因棉区棉铃虫种群长期动态研究 |
| |
作者姓名: | 张娟 马吉宏 芦屹 王佩玲 李贤超 吕昭智 |
| |
作者单位: | 1.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干旱区生物地理与生物资源重点实验室,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 100049; 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植物保护站,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6; ;4. 石河子大学农学院植保系昆虫教研室, 新疆 石河子 832003; ;5.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
| |
基金项目: | 院地合作专项,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 |
| |
摘 要: | (Bacillus thuringiensis)基因抗虫棉在新疆南部推广已超过10 a,为探索Bt棉大面积种植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种群动态的影响,于1999-2010年使用诱虫灯监测了Bt棉大面积种植区域(麦盖提)和非Bt棉大面积种植区域(阿瓦提)棉铃虫的种群动态。结果表明:新疆南部地区20世纪90年代末发生棉铃虫害较重,2000-2004年种群数量保持较高水平;自2005年Bt棉大面积推广以后,Bt棉区棉铃虫的种群数量显著下降,棉铃虫种群数量随Bt棉种植比例的上升而下降(P<0.05);]随着Bt棉大面积推广年数的增加,Bt棉区棉铃虫各代种群数量均逐渐下降,第二代种群数量和高峰期蛾量下降速率均较越冬代和第一代快,且第二代棉铃虫种群相对丰富度也逐渐下降。因此,新疆地区Bt棉的大面积种植能较好地控制棉铃虫的种群数量,而且对第二代棉铃虫种群的控制效果最好。
|
关 键 词: | 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种群动态 灯光诱集 转基因抗虫棉 新疆 |
收稿时间: | 2012-05-03;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干旱区研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干旱区研究》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