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陕西省小麦生态类型及其品种演变的研究
引用本文:李维平.陕西省小麦生态类型及其品种演变的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2):76-76.
作者姓名:李维平
作者单位:西北农业大学农学系
摘    要:1982~1984年在西北农业大学利用逆序系数和分辨系数研究陕西三大麦区——陕南(长江中下游平原类型)、关中(黄淮平原类型)和陕北(黄土高原类型)地区生产上先后推广的小麦41个品种的演变规律。1 陕西低纬度(陕南)到高纬度(陕北)小麦品种类型的变化 ①春性依次减弱,冬性逐渐增强。②株穗数、株粒数和植株高度显著逐渐增加。③单穗粒重,单穗粒数和籽秆比显著逐渐减少;千籽重和穗子长度亦减小。④叶片变窄变短,面积显著减小。 陕西低纬度地带(陕南)冬季较温暖,春季气温回升快,雨量充沛。品种春性强、株型矮小、冬季分蘖少、春季发育早,叶片肥大,单株成穗少,形成春性矮秆少蘖(穗)宽叶粗茎的大粒多粒大穗类型。高纬度地带(陕北)冬季严酷,春季气温回升慢,干旱,降雨量少。品种耐寒耐冻,耐旱耐瘠性强,形成冬性高秆多蘖(穗)窄叶、细茎的小粒少粒穗类型。前者喜水耐肥,秆矮抗倒伏性强,以大穗获高产;后者耐旱耐瘠以蘖增穗获高产。关中灌区已由过去的冬性品种麦区转成冬春性品种混播麦区,品种类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