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鸭甲肝病毒3型在人工感染雏鸭体内分布与诱导肝病变及细胞因子表达的关联性分析
引用本文:朱玉东,汪铭书,程安春,朱德康,贾仁勇,刘马峰,陈舜,赵新新,杨乔,吴英,陈孝跃.鸭甲肝病毒3型在人工感染雏鸭体内分布与诱导肝病变及细胞因子表达的关联性分析[J].畜牧兽医学报,2018(1).
作者姓名:朱玉东  汪铭书  程安春  朱德康  贾仁勇  刘马峰  陈舜  赵新新  杨乔  吴英  陈孝跃
作者单位:四川农业大学预防兽医研究所;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疫病与人类健康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禽病防治研究中心;
摘    要:探究鸭甲肝病毒3型(DHAV-3)在感染7日龄雏鸭体内动态分布规律与致肝病变和诱导IFN及促炎因子表达之间的关联。以DHAV-3强毒感染7日龄雏鸭,于感染后1、3、6、9、12、24、48、72和96h采集雏鸭的血液、肝、脾、肾、脑、胰、肺、胸腺、法氏囊、哈德氏腺和十二指肠共11种组织样品,以一步法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病毒含量变化、染料法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肝中抗病毒细胞因子(IFN-α、IFN-β和IFN-γ)及促炎因子(IL-1β、IL-2和IL-6)在转录水平的变化,用光学显微镜对肝组织病理学变化进行观察,分析这些变化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DHAV-3感染1h后即在所有的样品中检测到。组织器官中病毒含量,血液和胰分别在感染后12和96h达到峰值,其余器官均在感染24~48h后达到峰值。病毒含量较高的前三位器官是肝、脾和肾(分别为10~(11.15)、10~(10.37)和10~(10.30) copies·g~(-1))。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在感染3~12h后以空泡变性为主、24~48h以坏死为主。肝中上述6种细胞因子转录量除IL-1β在12h达到最高外,其余均在感染后24~48h达到最高,感染48h后,其转录量变化随肝中病毒含量下降而降低,并与肝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DHAV-3在雏鸭体内具有广泛的组织嗜性,肝、脾、肾是病毒攻击的主要靶器官,肝中细胞因子极有可能在抑制病毒增殖和修复组织损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