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从“稻田放鸭”到“稻田养鸭”:明清时期“稻田养鸭”技术与特点——以广东地区为中心
引用本文:张波,丘俊超,罗琤琤,王宇丰,向安强.从“稻田放鸭”到“稻田养鸭”:明清时期“稻田养鸭”技术与特点——以广东地区为中心[J].农业考古,2015(1):34-40.
作者姓名:张波  丘俊超  罗琤琤  王宇丰  向安强
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农事训练中心林学与园林站;广州市从化区人民政府;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
基金项目: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青年项目“‘糯改籼’政策下西南地区农业经济风险和民族文化危机的人类学研究”(项目编号:12CMZ034);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青年基金课题(项目编号:12YJC850022);2010年度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0151064220100059)
摘    要:明清时期,"稻田养鸭"就作为一种有效的生物防治技术,运用到稻田管理上,以防治蟛蜞、蝗虫等稼害。特别是珠三角沙田地区多蟛蜞,蝗虫一类的稻田虫害,"稻田养鸭"很早就成为当地较为普遍的种养结合模式。明万历年间,陈经纶首次尝试用鸭子灭蝗虫大获成功。随后,其五世孙陈九振依先法将养鸭治蝗运用到稻田管理上。"稻田养鸭"在南方水田地区十分适用并逐渐流行,人们将水稻种植与鸭子养殖结合起来,形成"鸭埠之制"。"稻田养鸭"开始大规模、有组织地在广东沙田地区发展起来,对当时养殖业发展和商品经济繁荣起到一定促进作用。明清时期是"稻田养鸭"的传统技术阶段,以稻田放鸭为具体表现形式,主要充当补充鸭粮与生物防治的角色,在广东广袤的沙田地区普遍实践。

关 键 词:农业生产技术  生态农业  稻田养鸭  鸭埠之制  明清时期  广东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