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从马铃薯上分离出一种脉暗病毒
作者姓名:季良  贺志瓯  陈巽祯  傅秋舫  田文会
作者单位:河北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摘    要: 从大名红皮花皱叶植株上通过蚜虫分离出一个分离物,能侵染许多茄科植物,在直果蔓陀蘿上表现为明显的脉暗症状。
经测定致死温点为55-56℃,稀释限点为200-300倍,适宜的酸碱度为pH6-9,在22℃下体外存活期6小时,在15-25℃下经过25天的自然干燥仍保有活力。抗药力极强,能抗85%酒精、50%硫酸铜液、19%甲醛液、2.5%单宁酸,而不失其致病力。桃蚜、棉蚜、玉米蚜、麦二义蚜、麦长鬚蚜都能传播此病毒。蚜虫在病株上吸食10分钟即能带毒,带毒的蚜虫在寄主植物上放饲10分钟以上即可传染,其传毒能力与虫口密度有密切关系,每次需有10头以上才能传染。本病毒在洋酸浆、直果蔓陀蘿、龙葵等指示植物上的病状与PYV所引起的症状有显著区别,对PYV的抗血清无明显的沉淀反应,在洋酸浆上与PYV之间的交互保护作用很小。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植物病理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植物病理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