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基于trnL-trnF序列的扁蓿豆和青藏扁蓿豆遗传多样性及其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引用本文:吴小培,沈迎芳,王海庆.基于trnL-trnF序列的扁蓿豆和青藏扁蓿豆遗传多样性及其群体遗传结构分析[J].草业科学,2016,33(6):1136-1146.
作者姓名:吴小培  沈迎芳  王海庆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高原生物适应与进化重点实验室,青海西宁810008;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高原生物适应与进化重点实验室,青海西宁,810008
基金项目:青海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2014-ZJ-764),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联合学者项目
摘    要:利用青藏高原及其毗邻地区的7个青藏扁蓿豆(Medicago archiducis-nicolai),以及来自上述地区和内蒙古的3个扁蓿豆(M.ruthenica)野生群体,根据叶绿体trnL-trnF基因间隔区序列,对其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对161个个体的trnL-trnF序列的分析,共检测到11个核苷酸变异位点,定义了14种单倍型。对单倍型在不同群体中的分布分析显示,青藏扁蓿豆在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地区可能存在避难所,同时在青藏高原边缘地区可能发生了青藏扁蓿豆向扁蓿豆群体的基因入侵。空间分子变异分析和基于K-2P遗传距离的群体聚类均支持将上述群体分为扁蓿豆和青藏扁蓿豆两组,组间的遗传分化程度很大。分子变异分析表明,群体内的遗传变异明显大于群体间的变异,但部分群体间存在较高水平的遗传分化;错配分布和中性检验表明,在采样范围内两种扁蓿豆都没有经历明显的近期种群扩张。研究认为,青藏高原复杂的地形结构、冰期时的气候波动以及扁蓿豆本身的进化历史可能是造成其现今遗传结构形成的主要原因。

关 键 词:扁蓿豆  叶绿体  trnL-trnF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Analysis of genetic diversity and population genetic structure of Medicago archiducis-nolai and Medicago ruthenica populations based on cpDNA trnL-trnF sequences
Wu Xiao-pei,Shen Ying-fang,Wang Hai-qing.Analysis of genetic diversity and population genetic structure of Medicago archiducis-nolai and Medicago ruthenica populations based on cpDNA trnL-trnF sequences[J].Pratacultural Science,2016,33(6):1136-1146.
Authors:Wu Xiao-pei  Shen Ying-fang  Wang Hai-qing
Abstract:
Keywords:Medicago ruthenica  choroplast  trnL-trnF  genetic diversity  genetic structure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